小关注了一下JSR-334
Dec 11, 2010 One minute

从Joe Dacy的blog里看来的:Project Coin: JSR 334 Approved 。 特性看起来还不错,当然都是些小改动,所以这个JSR的主题也很谦卑:Small Enhancements to the JavaTM Programming Language,估计要到JDK 7了(这是当然…)

杯具们
Nov 15, 2010 One minute

[caption id=“attachment_705” align=“aligncenter” width=“570” caption=“杯具啊~”]<img src="http://blog.iusr.me/wp-content/uploads/2010/11/DSC_0003_res.jpg" alt="Coffee cups from McDonald&rsquo;s" title="Cups"> [/caption] 扔掉的估计也有这些的一半儿了。没少给麦当劳做贡献,尤其McCafe那些。

怎么说呢,真神奇
Oct 30, 2010 One minute

又来聒噪一件闲事。 事情的起因是想给自己买一支用起来舒服一些的笔。其实,就像绝大多数公司一样,我东家也是会给员工发笔这些文具的。为啥公司发笔我也要自己买呢?一是因为大家都用一样的笔,这也太没劲了;二是因为大家都用一样的,所以经常出现笔被别人拿走的情况,发现了没笔了的时候就又找office要一支,然后很可能过几天拿错笔的人又来还,乱七八糟的,导致以前公司没搬家的时候,我记得自己最多同时持有4支公司的笔,不知道的还以为我多占公司便宜了;三是因为大批量买的笔都不咋样,俗话说便宜没好货,凑合写个字还成,完全谈不上有多好用。最近买了不少书,括弧,纸版的,看书时做笔记也好划线也好,肯定要用笔,公司发的笔吧,又难看又不怎么顺手,还是自己买吧,反正是不可能买什么派克金笔了——现在这心境这生活节奏,没法伺候钢笔了。 想要买笔,我(竟然)首先想到的是…逛amazon.cn…这个百货商店。我印象里小日本儿的笔还算是不错的,别说日货怎么怎么样了,上学期间我用过的最好用的圆珠笔和自动铅笔都是日货,尤其有两支爸妈奖励给我的自动铅笔,诶,每次显得无聊拆东西时,拆开这两支笔的时候都要赞叹一下人家设计的精巧和零件的细致,所以在amazon.cn上也是去找的日货,三菱什么的。结果一不留神,看到了PILOT(百乐)这个牌子,这个又熟悉又陌生的牌子,让我一下子好像穿越了一样。 我记得很清楚,大概1996年我上初二的时候,省吃俭用买了一支PILOT的圆珠笔。在那个年代,“水笔”,或者说“中性笔”,或者现在说的“啫喱笔”,还不是很流行,文具店里也没有多少,而且都贵的离谱,价格快要赶上中等水平的钢笔了,笔芯也都很贵,所以圆珠笔还是很有市场。当时学校离家也不远,所以爸妈也不会给什么零花钱,早点钱就是我手里绝大部分能支配的钱了。某个星期,我省了一整个星期的早点钱,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跑到经常光顾的一家文具店,买了一支10元左右的PILOT圆珠笔,高高兴兴地拿回班上用,当时在我手里这就算是除了爸妈给买的钢笔以外最贵的笔了,比同期一套很流行的三菱的笔每支还贵出3元钱。当然,省了早点钱去买笔,这不是因为爸妈多虐待我不给我买文具,实际上那会儿我的文具盒里很多笔还都是很不错的——比如那两支神奇的自动铅笔,每支的价钱都够买好几个PILOT了,不过我似乎从小就有点儿那个,看见喜欢的东西就没够,所以就偷偷摸摸省了钱去买了。 这支PILOT圆珠笔,买来以后虽然一直不太舍得用,最后还是悲剧了…买来的笔芯用完了以后,到处都买不到替换的,包括当时买这支笔的文具店里竟然都没有配套的笔芯…因为一些构造的问题,那个笔芯和其他笔芯不太一样,难买也在意料之中,就是没想到难买成这样,只好一直闲置着。后来上高中时不时路过一些文具店也会问一下,但都没看见过。 时光如水啊,一晃14年过来了,当我在amazon.cn看到PILOT的时候,立刻就想看一下有没有我用的那种笔的笔芯。不过那些型号什么的我是一点概念都没有,什么RFJS-GP、BLS-G2乱七八糟的,我怎么知道是什么意思。不过现在有网络了,我相信能找到。amazon.com的产品页面上也确实提供了一个厂商的网站链接:http://www.pilotpen.com.cn/ ,只不过找了找发现这个中文网站上的产品似乎都很新,没有我的那支笔。把网站链接的.cn去掉以后,跑到了PILOT的总站,找到PILOT的香港网站 ,找啊找啊看啊看啊,惊喜地发现自己的这支笔赫然在列:http://www.pilotpen.com.hk/product_detail.php?product_id=44 ,而且页面下方就标注着这系列笔的笔芯型号。回到amazon.cn上搜索笔芯型号,直接找到了这系列笔的笔芯,蓝色黑色和红色这三种最常见的颜色都有存货。 于是就赶紧定了一打12根蓝色的笔芯 ,因为amazon.

Nerd Test - Are you a Computer Geek?
Oct 18, 2010 One minute

哎,最近忙活东家的事儿,好久没写点儿什么了。今儿个吃饱了没事儿干,又做了一下NerdTests.com的Geek Test,似乎比在学校里做的那次成绩好多了: <img src="http://www.nerdtests.com/images/ft/cg.php?val=0848" alt="My computer geek score is greater than 100% of all people in the world!

IMAP登录Gmail时重复出现"Web Login Required"
Sep 9, 2010 One minute

刚python时遇到的,记录一下。人品真差。 具体症状如标题所说,通过IMAP登录Gmail时(我登录的是某Google Apps域下的email服务),程序遇到重复出现的“Web Login Required” LOGIN失败,并提示查看 http://mail.google.com/support/bin/answer.py?answer=78754 。 按提示进入http://mail.google.com/support/bin/answer.py?answer=78754 ,发现一个比较快速的解决方法:访问清除/解除CAPTCHA。具体做法:

路径
Sep 8, 2010 One minute

有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些人似乎早已站在我需要努力很久甚至毕生才能到达的地方,却又好像离我很近,当我气喘吁吁赶路的时候,总能听到他们在耳畔的提点,不似那般遥不可及。 很可能,我选定的这条路径,不是那两点间最短的线段,而是乱糟糟一条曲线,所以才能一边赶路一边听到他们的耳语,并不知道自己离目标曾经很近。而我的视线却通常难为之所动,依旧盯着脚下的路。 很多书籍,或者说,他们,都在孜孜不倦地诉说着,要时不时跳出自己这个框子,从更高的角度观察并思考。跳出自己画地为牢做的框框不是什么问题,找到那个更高一些的角度却非易事。我想,一旦找到这个更高的角度,看清楚了周遭,也许只需轻松地向侧一跨,便可以省却如以往若干年的白费心机。只是我发现这并不容易做到。 所以,我只好依旧循着自己选定的路径移动着,当听到或于心戚戚或振聋发聩的他们的声音时,快活地调整着这路径。想必他们并不介意我是否在兜圈子,因为我很可能看到了不一样的沿途的景致。

在跨国公司工作有好的地方么?
Aug 6, 2010 One minute

刚小A发来Robbin的这篇《去跨国公司还是去创业公司》 ,本想回复,然后发现越写越多,干脆,反正最近也没啥主题写,充个数吧。看的出来,Robbin也许也是写的很快,随便拿“跨国公司”和“创业公司”这两个名词出来讲讲道理,后文里基本上“创业公司”不见了,说的都是“小公司”。说起来“跨国公司”和“创业公司”这两种公司形态也不是完全对立的,所以我也就顺着我的理解说,您就别责问“创业型小公司就不能跨国吗”或者“跨国公司就一定不能是小公司吗”之类的了。 小公司呆过,没创业过,这方面没有多少发言权。可是外企也绝对没那么差,至少不能一概而论。发发email做做report也许可以混好,不过不代表这招儿在所有跨国公司都吃得开,更不要提发发email做做report既不是什么没有技术含量的事也不是没有任何实际功效的事。发个email,收件人和Cc列表加起来是个范围很广大的群体,怎么撰写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语气也要合适,真做到D说的不卑不亢,不引起误会甚至口水战,绝对不是容易的事,更别提很多时候这封email的效果如何根本无从得到反馈,拿自己的Chinglish头脑看自己写的信觉得还不错,但说不定大洋彼岸的人已经摔键盘了,或者一帮人在那儿密谋怎么回个email干掉你,即使你初衷没有什么恶意。做report就更不用提了,无论数据报表还是slides,都有无数种方式可以做烂。 事实上我的经历是,很多美国同事干什么都是把好手,技术很强,基础扎实,对新鲜事物有兴趣,但是并不一定有时间深入研究或者干脆没研究过(是不是会有不少国内同行们鄙视这一点?),这个没办法;email清晰有条理,有时会长篇大论一下轰炸别人,有时语气也会比较不和善;report因为公司统一模板,所以漂亮谈不上,但是做图表什么的很认真仔细,做slides也不会跟ppt初哥一样搞的每页都乱七八糟,讲的时候也绝不是照本宣科,信息量不小;最重要的还是工作态度,虽然每天的工作压力很大,也还是会义务帮忙做做bug分析和code review。 为啥放到中国就都认为email发好了report做好了就没啥问题了?做技术的人呆久了技术就废了?这不是老国企么?现在很多国企背景的公司都好一些了。 说白了,在大一点儿的公司干活,人多了,你当然得花比在创业小公司里更多的时间来build up(某boss语)自己,让更多人建立起对你的信任。好多人吧,就像Robbin说的那些脾气大挑剔难伺候的人一样,必须得是别人求着他他才爽,才有干活的劲头。这在创业公司和小公司里当然爽了,本来就没多少人,你说点儿什么老板保不齐就当救命稻草了。大公司里,你跳将出来,想说点儿什么,其他人为什么要买你的账?大前提是他们首先要信任你,然后才有可能考虑你说的话。除非空降(其实空降都不好干),否则还是应该从身边的事情做起,如果连身边同一个组里的人都很难信任你的话,那情况真是不太乐观了。有了信任和建立信任过程中积累的威望,发出的声音就会逐渐有机会传递得更远,也会慢慢爽起来了。 跨国公司大部分都是规模稍微大一些的公司,一个人混好了的话在里面能发挥的作用和能调动的资源是小公司里的人们没法想象的,没有这种经历的话,可能很多的成功人士们——带或者不带引号的——讲的经历和方法论都是没法体会的,当然,很多人对此也不屑一顾,这当然也没问题,自己去体会的话印象肯定会更深刻,虽然很多时候可能撞墙之后会私下后悔自己当初没听别人说话吧。别人的话当然不能尽信,因为得出那些结论所依赖的那些经历都是他们的,而且,如果我们都那么听话,世界还哪有什么多样性而言?只不过参考还是需要的,毕竟很多时候自己不是第一个到达这个级别这个境界这个情景的人,有前人的经历作为参考,心里也稍微有谱一些。 声明一下吧,我也没有太多的从业经验,算上实习的话呆过3家公司,实习是的经历就从略了,据说是一家原国企分拆出来的公司,开发和市场都是混着坐在一起的,毕业后第一家公司是个本土小公司,倒是勉勉强强也可以算创业公司,呆了1年多,然后进到这家外资企业,至今呆了3年半将近4年。不知道这个企业性质能不能算“跨国公司”,很多时候同事之间开玩笑就说这是一家美国乡镇企业,只不过近两年发展的还可以,在全世界N个城市都有或大或小的办公室。在之前第一家本土小公司的工作的时候,虽然成长很快,但是很多时候确实有些疲于奔命的感觉——也许因为我不是创业吧,平时工作上对技术接触面很广,最终在项目里应用一些技术解决了问题就是胜利,“深入”研究也做过,但是应用层的居多,很多基础性质的东西还是后来跳槽到目前这家公司以后才有机会(时间,还有心情)慢慢提高。 之所以敢冒被拍的风险在只有个位数工作年限的时候写这些出来,也是因为当初某A离开的时候,我也综合了一下另外一些在500强工作过几年的牛人朋友们的说法做了些猜测和决定,后来发现这些猜测和决定还算准确,不完全是撞大运。至于我在目前的这个公司,不爽的情况嘛,当然也会有,尽量整理整理和直接上司沟通就是了,不能等到影响了工作情绪才行动,否则以前的积累也会因为情绪化的工作表现分崩离析的。比如前一段时间因为各种因素,干活比较情绪化,和头儿一说,其实种种因素也都不算个事儿,当个P一样放了就是了,有些也是因为时机未到,自己提前就开始郁闷实在是没有必要。 至于什么办公室政治,我一直认为,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就像传说中的那句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就今天,吃午饭的时候还听两个前辈同事津津有味地谈论以前他们经历过的内斗。即使少到两个人,想合作做一个事情都会存在政治,关系再铁也一样,就更别提一个公司里了。小公司里只不过因为办公室政治可以引发的问题一般都没有环境和条件暴露出来而已,并不是没有。

天津这一周的天气
Jul 13, 2010 One minute

一个字:雨。 看看下面这张图吧,iPhone/iPod Touch里的默认的天气app截图: [caption id=“attachment_669” align=“alignnone” width=“320” caption=“天津天气,7.13 - 7.17”][/caption] 要提一句的是,这样的天气上周五——7月9号——就已经开始了,当时看同样的app就觉得很震撼,不过没有截图,可惜了~而且虽说预报是雷阵雨,但是这几天基本上稀稀拉拉也能下上个半天一天的。前一阵子网上总有人贴上海的天气预报,说梅雨季节要来到了,没成想天津这里也响应号召了。 好在前几天一直笃信这个app所以没洗车——丫一直就比我朝任何一个电视台的天气预报都靠谱多了,尤其温度方面。

乱喷几句
Jul 9, 2010 One minute

刚看到大眼李承鹏 的这篇:跪求章鱼帝游向西班牙国旗 ,随便说几句。 …我不能隐瞒对被赋予诗意踢法的偏爱… …德国人踢的是科学,西班牙人踢的是艺术。科学与艺术之间,我宁肯放弃科学而去追随艺术… …足球就这么回事,德式效率就这么回事,一路少林长拳使得虎虎有声,一把砍柴刀舞得风生水起,可这是因为依天未出、屠龙未现… 这应该也是很多人不那么喜欢甚至不待见德国队的原因之一吧。说得不好听点儿就是,生活里缺少什么,在其他方面就越会追求什么。越是觉得自己的工作生活枯燥无味的,往往越期待能有一些很诗意的事情摆自己面前,自己只需弹指一挥,整个人就诗意了;越是觉得自己碌碌无为的,往往越希望做个英雄,被无数白色长焦镜头配着闪光灯定格,还不能做那些穿着马甲不敢露面的英雄——钢铁侠似乎是个例外。 德国的足球明星——如果真有被认可的“明星”的话——可能是欧洲俱乐部里最不引人注目的,人们往往也不会真心喜欢这个队伍,有的只是当德式打法进球的时候——进的还不能是自己家球队的大门——感叹一下:看看,怪不得人家能造宝马奔驰呢。 李承鹏也说了:“德迷也不要前来围殴,其实我喜欢这支德国队,我支持所有朝气蓬勃的踢法”,所以我也没什么想喷的,吾乃伪球迷一枚嘛。 在这种鸟地方,我诗意不起来,艺术不起来。

世界杯完事儿了…
Jul 8, 2010 One minute

呃,我的世界杯,完事儿了… 德国为啥就败了乜……TAT 百度贴吧的未来帝还真NB了,回头逮住问问2012吧… (见 “来自不远的将来,愿意了解的请进 ”) 章鱼保罗——现在也有人叫章鱼帝了,也够狠的… 要说德国败了的终极原因,见下图: [caption id=“attachment_663” align=“alignnone” width=“352” caption=“Why the Germans lost”][/caption]

Built with Hugo · Using the heyo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