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装上了IE7 Beta 2,下回来好几天了,就是不太敢装,因为以前被不兼容的IE折腾过,搞到啥模式下都开不了机器。 界面还可以,貌似IE从4、5、6就一直没怎么改动过UI–4以前的版本有幸没有见过。右上角的搜索框并非我想象的只能用MSN搜索,这点让我很意外,看来微软已经有意在改变自己一直以来的霸道形象了。 <img src="http://static.flickr.com/52/136837951_2a9bb3488e.jpg" alt="IE7"> 恶心的是IE Dev Toolbar和这位新主子不太兼容,导致IE根本无法获取焦点,关都关不上…只好把Dev Toolbar卸掉,唉,这是IE上面为数不多的几个插件,而且还是我很喜欢的插件,还而且它是微软发布的。 然后,无论点那个空白来新建标签页,还是Ctrl+T来新建,一律一个下场:非法操作。我靠…一会儿卸掉。因为解决它的非法操作问题我把Google Toolbar都卸掉了,还是非法。 正式版出来之前我不太感兴趣去试了,吸引我的特性感觉几乎没有,我也不会上当被phish,RSS聚合现在也全靠Google Reader + Netvibes,sigh~ Technorati : IE
Tomcat 5.5.17发布,挺快啊~ 看了眼CHANGELOG ,越来越坚信,CHANGELOG这东西对我来说除了意味着阅读时的兴奋,也意味着恶心:如果不马上更新,手下正跑着的那个版本竟然有这么多bug和不足:^ Technorati : Tomcat
λprobe 是一个用来监控和管理Apache Tomcat的工具,以war文件发布,可以很方便的部署到Tomcat上面。用了不到一个月,感觉十分不错,没出过问题,Apache Tomcat的那个/manager基本可以不用了,如果不是非用Tomcat Admin来操作JNDI资源以及Tomcat用户等等的话,这个/admin也可以不用了 极力推荐。虽然没有BEA WebLogic、SUN AppServer以及IBM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的原味管理应用来得全面,但单就Tomcat平台来说,也是一个难得的选择了。Enjoy!
从同事的MSN Space里看到这样一篇《自卑的程序员,自卑的我们》 。很明显我是不会自卑的,自卑要是有用那程序员们也不用费脑细胞学习了,对着计算机顾影自怜自卑一下就够了。 不知道这文章原作者是谁,大晚上的也懒得去Google,暂且以"他"指代,没有性别歧视的意思。首先奇怪的就是为什么别人配置点儿东西他都看不习惯呢?尤其Java,配置"JAVA的环境“配置IDE应该是小孩子都知道的前提了,配置一下这个就浮躁了?又提到TC就没花什么时间配置,我想他也许没怎么折腾过INCLUDE、LIB这样的环境变量–好吧我承认我已经不敢开发C++程序了,但相关的环境变量我还是知道干什么的。至于Spring、Hibernate等等,当然如果愿意靠代码来控制是完全没问题的,人家良好的结构也保证了这一点,不知道他有没有想过Spring为啥需要用大段大段的XML配置几行Java代码就搞定的东西呢?难道因为我们一直错误地”觉得国外的友人都是很有学识的",他们实际上蠢的可以,所以才这么兜圈子卖关子? 没错,写代码确实是很优雅的事情,每个程序员也都这么骄傲地认为,但是这样的优雅当然是有前提的,而不是"只要…就…“的关系,比如让一个刚会和world”优雅“地说hello的人去和Rod Johnson”优雅“地站在一起讨论代码的优雅问题,这只可能让我感到滑稽。我明白靠代码控制计算机会让人很有成就感,但还远没到讨论优雅的时候。 然后他开始悲伤大家不去研究算法、不去关心效率,当然他措辞很谨慎,不是说"没有人研究算法”、“没有人关心效率”,而是说"没有足够"的人。多少算足够呢?我也知道现在浮躁的人很多,但也用不着伤心。首先别人不重视不说明他也不该重视,研究算法、关心效率是你的自由,只要别推脱说项目太紧、时间不够就行。其次,我知道这很滑稽,不知道能不能算是理由:难道别人研究算法、关心效率的时候都要来和他说一声:“报告XXX,我即将开始研究算法并进一步关心效率,请指导一下我这个算法的复杂度公式”? 外国人也是人,我不觉得因为一个人是外国人所以跟踪人家的技术就是丢人的崇洋媚外。什么是"同等人"?言外之意是外国人很高等或者很低等?如果"同等人"的意思实际是自己的同胞的话,听上去还有些通顺。那我就说一下我对"同等人"的作品的看法。国内开发者里能人很多,太多了,无论是浮躁的"想以最快的速度吧项目完成"的人,研究算法的人,还是研究效率的人–我要是像文中所说的那么容易自卑早就自己了结算了–都有很多很厉害的角色,但是,为什么还是有很多同胞用老外的东西?以开源为例,中国开发者领导的开源项目本身就不如老外多,而且大部分名气不是很大–知道mvnForum是越南人开发的时候我都惊呆了。国产的好东西当然有,比如我一直很关注但是没怎么深入接触的Buffalo,但是好东西数量上不多,而且没有像老外的东西那样面面俱到,而且很多国人的项目爱放卫星喊空话,一点也不自卑,完全一个自我感觉良好。在Java Web开发方面,老外的东西已经是full stack可用,覆盖了一个webapp的方方面面。只是用老外的东西稍微多一点,用不着就说是把老外捧成神了吧?(不过老外倒是有自己的"神",感兴趣可以搜一下一些老外是如何评价Knuth的)另一方面,如果人家的东西里有先进的技术,不真正地接触一下怎么才能学习到这些先进的技术?想学习一下IoC、DI的思想和实现,接触一下pico、Spring是理所当然,在这种事情上和老外死磕只能让人说是狭隘的民族主义。 下面的话让我这样一个刚工作的人来说可能有些妄自尊大的感觉,不过无所谓,这年头脸这东西是可有可无的…… 中国人当然有智慧,只要中国人决定要开干了,我们把老外的东西全盘扔掉自己开发也没问题,照样full-stack,照样on rails。但是计算机作为一门科学,同时又是一个产业,在中国还是要发展延续下去的。产业因为有了商业利益所以浮躁,造成很多不求甚解的人竟然可以成功混日,而认真开发的人反而被忽视被压榨。但如果我们都优雅地穿着白大褂去_做我们的学院派_,告诉我,我们已经很可怜的产业怎么办?你该不会觉得我们可以厚着脸皮找国家要钱让我们继续厚颜无耻地优雅下去吧?只看到学院派的研究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全面的。没错,软件产业头几把交椅上的大公司都设有数不清的研究机构,足以证明研究的重要,人人都清楚,但是又有没有人看到人家把研究成果产品化甚至产业化的能力呢?我们都看到Google的员工是科学家,而没有看到人家把科学研究产品化的能力;我们都看到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研究员们厚实的理论积累,而没注意到他们在实际开发时也是高手,更没注意到还有亚洲工程院把研究院的科研成果孵化为核心产品。搞研究不见得就是优雅,立足产业也无需自卑,只有两条腿走路,计算机相关的产业和科学才能向前发展。偏重科学研究而毁了产业,计算机科学就失去了发展的必要;只追求产业发展而怠慢科学研究–就像我们面临的现状,计算机产业也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动力。这个大家都明白。 想一想,如果所有从事产业一线的人都自卑地认为自己应该去学院派一下,没有人把科研成果实施出来,计算机应用就会停滞不前,大部分依赖于计算机的高科技研究随之停摆,生成力停滞甚至下降,环境恶化,人类逐渐灭绝,然后蟑螂就会统治地球……啊好可怕,我还是先睡觉去吧……
从Slashdot上看到的 ,歌词太不错了~建议搞开发的都来听听。据说这个MP3是CC许可的,所以随便下回来听是没问题的。torrent文件在这里 ,eMule上也有 。 附歌词: Code Monkey get up get coffee Code Monkey go to job Code Monkey have boring meeting with boring manager Rob
用了一阵Spring 2.0 M2了,M3出来很久了,每次到Spring老巢时都会犹豫一下:该不该下M3呢?大家不要笑我的版本强迫症,习惯就好… 结果,幸亏没去下M3,因为我的GReader告诉我: springframework-2 2.0 M4 released (Sun, 23 Apr 2006 12:16:33 GMT) 也就是今晚8点多。而截止到发稿时间,springframework.
<img src="http://static.flickr.com/46/133532885_e7bac06282.jpg?v=0" alt="babes"> 聪明的你一定猜到了,对,我就是传说中吃饱了没事儿干搬转头砸自己脚替别人数钱的人。 好多babes啊,YY中…嗯,如果你不幸是我的MSNM联系人… 哦对,为啥说时搬转头砸自己脚呢,因为刚才想和几个老同学群聊,结果忘了都属于哪个babes下…
“谷歌"一出,Google在中国像是经历了自中国网民知道Google以来的最大的尴尬,除了几个"门户”、“官方"网站比较配合地为谷歌铺陈,大部分网民对"谷歌"这个名字都选择了同样的动作:晕,或者吐。 第一次听到"谷歌”,我以为"谷"意味着"山谷",山谷中的歌声,感觉很空灵。看了Google黑板报的"谷歌–寄语 “才知道应该是"稻谷”、“谷物"的谷,于是就有人说了,比农民还农民的一词,还有的人觉得这样一个"Don’t be evil"这样一个民主的公司,应该来一次中国范围内的网上投票来决定Google的中文品牌应该叫什么。有人说估计百度笑昏过去了,没办法,到了刀口枪尖,还是同胞好,一致对外。 知道这个"谷"是"稻谷”、“谷物"的意思以后,我也没觉得因为这些东西和农民有关就是土得不得了,就是讨好中国人的低声下气(从现在这个后果来看很难想象这是想要讨好中国人们)。无论是原来还是现在,很多BBS、论坛上要是有人歧视农民,说农民如何如何,一定会有很多人跳将出来,于情于理批判一番,让大家不要歧视这些为我们辛勤种植各种食物的人们,然而在谈论一个东西如何如何不好的时候–也许仅仅是跟不上潮流而已–就说这个东西很"农民”,非要把自己觉得不好的东西和农民联系在一起,这竟然就不是歧视了。 也许Google应该参考一下百度的做法,挑一首不错的诗,从中取字做名,不过这样难度还是很大,人家百度是照诗起名,Google可是照名找诗啊,难道要百度一下合适的诗选? 至于说投票选举来决定,我觉得有些过于一厢情愿了。确实,Google很cool,Google不作恶,举行一次投票又民主又做了善事,一方面考查了民意,另一方面也是一个大广告,一箭双雕,一举两得的事,小拇脚趾头花半分钟就弄清的事,让那帮子智商150的人弄成这种狗屁样子,让谁来说都觉得不对劲。暂且不说一个公司的品牌名称究竟是不是必须不能由这个公司自己定义,先说一下标题提出的问题:“如果不是谷歌,还能是什么”? 几年的理科班生涯让我对文字极无感觉,即使智商远远不及150我也明白自己想不出该叫什么_狗屁_名字好,那我只好选个榜样学习一下了,就是这个,所有反对"谷歌"这个品牌的智慧集中地–反对"谷歌" 。看到了吧,首页右边那一大串就是民主制度下Google可能被冠以的大名。我对超女时貌似很"民主"的短信投票仍然心有余悸,短信这种需要自掏腰包的投票方式还有人大出血本爆票,换了网络投票,谁知道会是什么样,估计懂点网络的就会为了自己心目中的名字而忙不迭地换代理服务器刷票,有钱的继续走砸钱路线去雇人刷票……不想了,要是我的想象力很丰富的话估计早就暴富了。说回来,面对反对"谷歌" 首页右边那一长串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倒有些庆幸Google没通过投票征举中文品牌名,很多名字在我看来远不如谷歌–这也正说明了起名字这种事本身就是众口难调的,画蛇添足的搞一个看似民主的投票,到了最后那些没有看到自己喜欢的名字入选的人,还是会像现在那些贬斥"谷歌"的人们一样贬斥那个不知道叫什么的名字,而且在这个缺乏信任的社会,完全有理由相信会有人"爆料"出一些不知道是否子虚乌有的"黑幕"。我几乎可以相信,在中国做涉及到社会活动的事情,不管谁都很难全身而退,即使NB如Google。 这样cool的Google,有着其他公司艳羡嘴馋的庞大的GFans亲友团,这让我想到老祖宗的一句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GFans的热情和拥护推动着Google的发展,而无形中也使Google背负上了更大的压力。当然,为了那么多忠实的GFans们去完善自己的产品是种很好的压力,但是从"谷歌"起名所受到的非议来看,进行这样一个和Google的产品完全不搭界的行为都这么艰难,今后在产品改动这方面是非得万分小心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地孜孜不倦兢兢业业不可了。 聒噪一句:这么多非议"谷歌"的人里面,有多少是真的铁板GFans?又有多少是因为自己叫习惯的"狗狗"等等没被人家选上?甚至有多少是凑个热闹甚至趁火打劫的?没别的意思,我只是好奇。毕竟在中国这样的泱泱大林,什么鸟都是合理的,就算没来由地张口就骂也不用担心身体的某些部位会虚。
这个插件 自从装上就一直闲置,因为感觉很多用户脚本听起来没啥意思,而且谣传这东西会造成Firefox不稳定(现在想起来这种谣传真是比较扯)。 最近花在Google Reader 上的时间比以前多得多,中文还凑合,看英文实在累眼:( 今天终于觉得应该注意一下眼睛了,可怎么办乜? 遂想起Greasemonkey 这个插件,Google了一下,找到这个比较完善的Dive into GreaseMonkey 中文译本 ,热身一下感觉还可以,就自己做了一个脚本,也没啥作用,就是把Google Reader 里面的阅读窗口的正文部分字体放大一下,脚本简单得不好意思拿出手,就不贴上来了。对付通过AJAX来装载内容的页是比较麻烦,快睡觉了,不想再扯到事件或者比较傻而且完成这个任务会浪费CPU的window.
Dapper还没用上,Mark Shuttleworth又开始勾着大家期待Edgy Eft :^| 这么好的东西,真要是如谁谁谁那张乌鸦嘴说的一样,被Oracle给收购了 ,真的太糟践了。同时极端鄙视_Burton Group’s Richard Monson-Haefel_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