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来得似乎比20岁要突然一些,回想一下,大概是因为有了闺女以后,每天都比之前更忙忙碌碌的缘故吧。 当然可能也因为最近工作上的事儿比较忙活。破事儿,实际上真不值当的,逐渐开始这么觉得,子曰: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最近特喜欢这句圡俗到家的话,两个“熊”字连着,特别有“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的感觉。 人生不知道有多少个30年,尤其我们这代把元素周期表都吃过来了的,反正我是真的不知道还能不能活到光荣地晚退休若干年的时候,以至被年轻人指着鼻子骂“老而不死是为贼”,也许那时候看个库房大门都算是份工作是个着落了。 这30年也许放在任何一个尺度上看都是微不足道的,甚至对我自己也是稀松平常,不过回忆起来还算有些品质是拿得出手的,这里在自己的blog上得意一下也不为过吧。 首先,很少欺骗。不能也不敢说从来没欺骗过,从小分数考烂了然后欺瞒父母模仿个签名的事情也干过,不过还好,不算太多次,以过得比较浑噩的小学4和5年级以及初中3年为主,其他时候没什么可骗的;大学里虽然挂科无数,为母校贡献了不少重修费,不过至少可以腆着脸说没有像某些同学一样作个弊就过去了吧,嗯,忘了有些过于无聊的比如马政经之类的考试里有没有作弊了。其实凭我这30岁还5.0以上的视力来说,瞄个别人的答案不算什么难事,更别说当时还流行组团考试,各司其职,不过我就是有些坏毛病,比如说瞄着个别人的答案然后自己纠结了半天“他为啥会这么答呢是我没理解题目还是学的有问题啊”,然后觉得效果不是很好,还是别作弊耽误事情了。本科阶段虽然很多科目都重修到了上限,但是整体学得都堪比高中时期一样认真,以至于到现在还记得不少,也算是个不错的下场吧。工作之后就更没什么科欺骗的了,这也是程序员这个职业最好的特性之一吧,什么都是透明的,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没有不能解释的现象,有的只是不够深入不够理解,平时的工作也有版本管理系统来忠实地记录下来,别想以任何方式抵赖。不过最近发现不欺骗的话其实在社会上还是有些危险的,不是对所有人都可以如实地说出一切,尤其是和自己还有家庭相关的事情,但是一旦扯了不必要的谎对方又还算正直的话,势必又是很难让对方接受,以至于妨碍到合作什么的,所以对陌生人到底是隐瞒还是扯谎还真的是不简单的事情。 其次,没有拜金。近几年曾经有段时间过于看重钱财,以至于每天自寻烦恼地想为自己的无法在日常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剩余能力找方法变现,而后也恰恰因为持续的烦恼而自省,察觉到自己这些琐碎烦恼的发轫,知道自己应该悬崖勒马。到现在看来情况改善了很多,虽然有些时候做事之前还是要考虑下经济性,不过应该也不失为在有限的生命里为自己和家人谋求更多的衷情吧,这方面人人都类似,不说做法如何,只有安排好家小移民事宜然后自己留守做裸官的,没有散尽家财断绝妻儿后路的。其实无论是遇到贵人也好,运气不错也罢,回想正式毕业开始工作的那几年里,工资大幅上涨的时期,都是在我完全没有沉迷在钱财的时候,那时候想买房想结婚,不能说不着急攒钱,但是父母和女友都没有给我压力,我也得以聚精会神专心提升自己的价值,好在栖身于东家这一跨国公司也好,乡企也罢,官僚风气虽有,论功行赏倒还是普世价值,那个很大的涨幅在被我那被知情人称为贵人的经理提出之后,总部的几位打过交道的老员工在被征求意见时也是比较肯定,所以才得以最终落实。相较之下,某个同期跳槽的交道很浅的同事,因为和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员工的关系很熟络,知道了我涨薪之后的工资,兴许觉得自己是被严重低估了,所以跳槽时向新东家也是开口要了一样的数目,当时自己还是很愤懑,现在想想,那也就又是一个对自己绝望的老家伙而已,希望我以后不要变得这么绝望,只有依靠和自己能力无关的因素为自己待价而沽。 第三,持续学习。说到这个一定有人会说,嘛,你是死程啊,不学习只能等着饿死的吧。实际上不要脸地说,我就是吃软饭也不会饿死,只能是更多活几年…是啊,可能世界上很难再找出其他一些工作像程序员一样要活到老学到老老,这在一些价值观比较类似的地域里的人们看来是很悲剧很痛苦的事情,我相信这些地域包括绝大部分中国和绝大部分非洲,以及欧洲的猪四国,在这里好吃好喝吹海风晒太阳享受人生才是正事,和工作相关的事情里只有罢工是重要的,但是也正是因为需要要不停地学习,程序员这行才能很少出现为了守护位置和既得利益的阴险小人。一个年长的程序员,只要他积累的不是经历而是有效的经验的话,在这行里是更受后来人尊敬的,这其实是为每一个有追求的程序员提供了活的励志片,让他们明白这不是劳力者治于人的烧砖一样的行业;同样因为需要持续学习,这行也更少会出现蔑视专业人士的问题。蔑视专业人士的问题是国内很多问题的原因之一,有的时候一定的蔑视是激发自己了解相关领域的重要动力,不过也仅限入门而已,不是所有混的还不错的专业人士都是砖家的。现在整个社会里各行各业互相骗来骗去的现状不知道与过分蔑视专业人士是不是有关,至少从我的角度和经历来说,这是个相当严重的社会问题。 其他适合这篇马上要被写成流年汇报的blog的内容的话,还有些经验教训吧,写在这里如果能帮到别人也算功德,当然我更相信除了一些看起来就是正确的废话的大道理以外,还是见仁见智的时候更多,所以写在这里用来提醒我自己的用处应该更大一些。

  • 凡事都不能急于下结论,即使某个时间点上可以得出结论,也一定要提醒自己这只不过是个阶段性的结论,如此而已。
  • 推论一:就事论事,多收集论据,少归纳论点;看似正确的废话的大道理们有时是很有用的,因为它们至少是正确的。看过无数人因为别人或媒体的简单介绍就抱上了不切实际的幻想,等到幻想破灭了就迁怒于别人,其实这个过程中别人的描述最终还是通过你自身起的作用,不管是你对现有事物的不满也好,因为自己的无知也罢,最终都是你自己不切实际地得出了肯定的结论;相反地,有另外一种做法是因为一些无端的优越感就去否定别人提供的描述、观点、论据,觉得别人说的大部分都是幼稚的错误的。一个很常见的例子就是对国外社会的态度,一些人会因为电影、电视、小说、照片等等就对国外社会和外国人心生好感,以至于要不择手段移民,过去了才发现没那么美好,好感都变成懊悔;另外一些人就会因为预置的否定态度对国外社会的优点视而不见,只注意不足。实际上别人的描述和观点都是独立于国外社会的,不一定准确的,需要的是我们自己从善如流就是了,善恶有时不外乎很多大道理。
  • 推论二:不要给人贴标签。人是相当复杂的,无论一个人做了什么事,都只不过代表他在那一特定时间的作为,对一个人的评估和对任何事物的评估都一样,很难做对,很容易谬之千里。
  • 相应地,被人贴了标签时,也绝不要发怒。人之间的互相观察是很有意思的,我总喜欢用“投影”这个说法描述这种观察,换句话说,别人给你贴的标签,充其量就是你在他的视野内的一个投影而已,彼此的视野重合得越多,标签就会越准确越会从总体上趋近于实际,但是即使亲密如夫妻、兄弟姐妹,也没有任何两个人的视野能重合到足够作为内省的程度,所以被贴了也别动怒,他人眼里的你,并不是你;另外,不是所有人都有耐心在观察你足够长的时间之后再贴个标签给你,实际上这需要的时间很可能长到在你与世长辞之后让标签作为多半个盖棺定论出现,所以才会有人从自己的主观出发去臆断你,自以为看透了你然后贴一堆标签给你,于是乎这种情况下,他人眼里的你,既是你,也是他自己。无论如何都没有什么动怒的必要,只会徒增烦恼。“愤青”也好,“屌丝”也罢,不管让人高兴的标签还是让人愤怒的标签,都不用放在心上,只当对方是太过无聊才要借此打发时间并暴露智商——这也是回赠给他们的标签。
  • 不要在可以预知的情况下影响别人的正常行为。当然想100%确认自己做某件事肯定不会影响其他人的话基本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做到这个程度了。
  • 为了不要给别人添不必要的麻烦,就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工作总是要服务到其他人的,也许是直接客户,也许是公司里的其他人,或者是汇聚到一起服务到别人,所以自己的工作不做好的话不只是对不起工资的问题,而是增加了不少社会问题。例子应该就不用举了,参见某些公社、大寨、生产队等等。
  • 人有很强的社交属性,所以如果你不幸属于天生社交能力就很弱的人,或者根本不在乎、不屑社交的人,就要做好四处被排斥的准备。不要看不起社交,也是颇费各种脑细胞、感情、时间以及金钱的事情,既然没在这上面下功夫,就不要奢望擅长这方面的人会很容易地就接纳你入他们的圈子。这例子就很多了,还有很多是看起来属于文化差异产生的排斥现象,究其原因也是不在乎对方的社交需要导致的,包括被排斥一方和主动排斥的另外一方,但凡双方都能容忍自己舒适区之外的多样性的话也不至于产生人和人之间的排斥。同理可以回答很多对国外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的同胞们在遭受白人排斥的时候的不解,西方是白人的世界,你不被白人接受是正常的,无法融入白人社区、碰到玻璃天花板都是正常的,要么是你不在乎白人的社交需求,要么是白人们不够容纳,要么二者兼有,更何况很多时候自身的“民族自尊心”根本不允许你迎合和改变,所以第一代移民几乎不可能融入当地的圈子,只有抱希望于第二代第三代等等,你自己再怎么着急也是无济于事。
  • 虽然可以努力尝试,但是一个人几乎不可能掌握他觉得必需的所有技能。所以才要组队,和靠谱的人组队。

好了,必须决绝地结尾了,不然很可能越来越意识流到一直修改到60岁吧。就这样吧,30岁之前的事情。